新時代mRNA疫苗的臨床產業化之路

發佈日期 : 2022 . 08 . 12
分享:

BMCC_LOGO-橫式.png (36 KB)可登入會員後,至【下載專區】下載完整報告文件。

 

蘇偉豪、劉邦熙、張佩德 (生醫商品化中心藥品領域)

30多年前,科學家基於通用、安全、容易生產的考量下,構思出mRNA疫苗的概念,雖然是革新性技術,在當時還是被質疑其可行性,其臨床驗證更是進展緩慢,直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二支mRNA疫苗出乎意料地展現臨床效益,更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在5~12個月內,成功取得緊急授權資格。 

這二支mRNA疫苗是Spikevax (Elasomeran)Comirnaty (Tozinameran),分別是來自在2020年之前鮮為人知的ModernaBioNTech兩家疫苗開發公司;Comirnaty更於20218月成為全球第一支完全正式核准上市的mRNA疫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更評價mRNA疫苗為2021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之一並名列榜首。 

全球第一次mRNA疫苗活體驗證

 mRNA疫苗的成功是建立在mRNA和脂質納米粒數十年多項首次的研究,這些首次始於1960mRNA被發現,接下來1965年脂質納米粒被建構出來、1969年游離mRNA被證明能產生蛋白質、1974年脂質納米粒被用作疫苗遞送、1978年由Douglas Melton將脂質納米粒包裹之mRNA遞送到真核細胞裡、1984年人工mRNA被合成出來。 

1988年賓州大學匈牙利科學家Katalin Karik證實以相似分子修飾替代人工mRNA中的Uridine核苷,能降低外來mRNA引起體內的發炎反應,及閃避人體對外來mRNA的降解防禦,進而順利在體內產生標的蛋白,這是史上第一次將mRNA作為新型治療藥物的概念。 

隨後很多研究證明體外轉錄的mRNA可以經脂質納米粒包裹成功遞送到小鼠體內並傳遞遺傳信息,到1993年法國科學家Frédéric Martinon利用脂質包裹的人工編碼流感病毒mRNA對小鼠進行免疫接種,順利經抗原呈遞細胞傳遞流感病毒抗原給免疫系統,誘發體內能抗流感的細胞毒性T細胞,這是全球第一次mRNA疫苗的活體驗證。 

歷經30~40年的發展,mRNA和脂質納米粒研究與首次活體驗證後,逐漸帶動產醫界對此潛力技術發展趨勢的信心,2000~2006年間臨床與產業展開對mRNA疫苗未來市場進行佈局(見圖)2006年後出現第一波mRNA疫苗產醫界的開發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