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素(Botulinum Toxin,BoNT),是由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所產生的神經毒素。雖然是可導致嚴重食物中毒的元兇之一,但經過純化和微量使用後,現今在醫療和美容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肉毒桿菌素由兩條多肽鏈組成,分為重鏈和輕鏈,具有不同的功能區域。根據血清學分型,肉毒桿菌素主要有七種類型(A到G),其中A、B、E型與人類疾病較相關,而醫學和美容主要使用的是純化的A型肉毒桿菌素。
肉毒桿菌素的主要作用是透過抑制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ACh)從運動神經末梢的釋放,阻斷神經肌肉之間的傳導,進而導致暫時性的肌肉放鬆或麻痺。
肉毒桿菌素於醫療之應用
肉毒桿菌毒素最早於1977年證實可用於治療斜視,直到1989年才獲FDA核准進入臨床應用,目前應用範圍已擴大可治療多種神經系統相關疾病。這些應用目前已獲得全球多個國家的核准,並在臨床上取得了顯著療效。(完整文章請至檔案下載專區的產業透析報告,登錄會員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