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醫療正從傳統模式轉型,朝向以患者為中心的精準醫療和預防醫學發展。PwC調查,發現多達89%全球企業領袖正在提高新興科技的投資預算,當中又以人工智慧(AI)為首要投資項目。智慧醫療不僅能夠提升精準診斷與效率、優化患者照護體驗、減輕醫護負擔,更促進生醫產業創新發展,推動醫療保健領域的變革。
- 各國政府積極推動多元創新支付制度、優化法規與政策,以鼓勵新興醫療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資誠(PwC Taiwan)與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合作,彙整國內外智慧醫療趨勢、政策法規動態、給付制度,深入剖析各國標竿案例供各界參酌,共同思考台灣智慧醫療永續發展方向,為政策與產業決策提供前瞻視野與策略藍圖。
- 智慧醫療主要涵蓋以下四大技術與應用領域:
-
- 智慧醫材:
在傳統醫療器材的基礎上,結合AI演算法、感測技術、資料處理能力或即時通訊功能,能夠主動蒐集與監測生理訊號,進行數據分析、判讀甚至提出決策建議的醫療器材。 - AI輔助診斷:
利用演算法與機器學習技術,分析醫療資料如影像、病歷、檢驗數據等,協助醫療人員進行疾病偵測、風險預測與診斷判斷。 - 數位平台與健康大數據:
整合電子病歷、影像、基因、生理訊號等龐大且異質的資料,進而支援臨床決策、疾病預測、個人化治療,並加速AI模型訓練與精準醫療工具的開發。 - 智慧連網照護科技:
運用穿戴裝置、物聯網、AI等數位科技,發展遠距病患監測、虛擬問診及在宅醫療服務。
台灣智慧醫療之發展
全球智慧醫療給付制度正加速轉型,各國透過優化查驗、審查與給付機制,加快新興技術導入並提升患者可近性。台灣雖具強大ICT與醫療數據優勢,仍受場域驗證不足與商業化挑戰;
醫療創新須回到臨床與使用者需求,整合產品、服務與流程,建立可持續商模。若能由技術導向轉為臨床價值導向,強化實證、政策連結與跨域合作,與醫療機構共建驗證場域並整合平台與資料標準,逐步形成可複製、可輸出的模式,將帶動台灣智慧醫療走向國際。(資料來源: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完整文章請至檔案下載專區的產業透析報告,登錄會員後下載) - 智慧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