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心惠、廖佑倫(生醫商品化中心-藥品領域)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成人最常見的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漸凍症」,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的一種罕見、進行性且最終致命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與前美國棒球名將路易士·蓋瑞格(Louis Gehrig)都是著名 ALS 患者,他們的案例讓此疾病受到大眾更高度的關注, 而2014年由社群平台發起的「冰桶挑戰」即是為漸凍人發起的公益募捐活動。
造成 ALS 的主因是大腦、腦幹與脊髓中的上、下運動神經元逐漸退化與死亡,導致支配全身肌肉的神經功能喪失。ALS的早期症狀包括肌肉抽搐、僵硬、痙攣或虛弱,隨著神經元功能喪失,患者逐漸出現肌肉無力與萎縮,進一步影響肢體活動、語言、吞嚥及呼吸功能。大多數患者於發病後 2 至 10 年內死於呼吸衰竭,平均發病年齡約在 55 至 75 歲之間。
目前 ALS 的致病機轉尚未完全釐清,普遍認為可能與基因、年齡及環境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有關。個體因特定基因突變可能造成遺傳上的易感性,特定的基因突變將較易產生ALS疾病。
此外,隨年齡增加所產生的細胞損傷,以及環境中毒性因子的暴露,引發神經元產生氧化壓力、蛋白質錯誤摺疊、粒線體功能異常與神經發炎等病理機制,最終導致神經元逐步退化與死亡。
90% 患者屬偶發性 僅10% 為家族遺傳
ALS 可分為不明致病原因的偶發性與家族遺傳性兩種類型,其中約 90% 的患者屬於偶發性,僅約 10% 為家族遺傳性病例。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遺傳模式相當複雜,多數為罕見的單基因變異所致。
至今已發現多種與 ALS 有關的可遺傳基因突變,其中以 SOD1 基因最為常見,此外,FUS、TARDBP、C9ORF72 等基因也與ALS疾病發生有關。(完整文章請至檔案下載專區的生技新知,登錄會員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