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誘導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是一種經由人工重新編程,使其具有類似胚胎幹細胞多功能特性的體細胞。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教授及京都大學研究團隊於2006年首次提出,只需利用四種特定的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簡稱OSKM)導入成體細胞中,就能將其重新編程為iPSC,獲得與胚胎細胞功能一樣的細胞。
iPSC的發現,山中伸彌教授與成功將成熟細胞核轉移到未受精卵中,重新編程為胚胎幹細胞的英國科學家John B. Gurdon-於2012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幹細胞研究上的新思維。隨著iPSC基因編程技術不斷創新發展,iPSC應用也朝個人化細胞療法、藥物開發、疾病模型建構及藥物篩檢等領域多元發展。
神經系統及慢性疾病盛行率增加 加速iPSC市場成長
雖然目前尚無以iPSC開發之細胞治療產品上市,但在藥物開發及藥物毒理測試上,已有日本FUJIFILM Cellular dynamics(FUJIFILM)及美國REPROCELL等公司提供商業用人類iPSC衍生正常細胞與疾病細胞作為藥物開發及疾病模式使用,及預期以iPSC衍生細胞開發之細胞治療產品數量將逐年增加下,2023年全球iPSC市場規模為29.7億美元,預估2024年為32.9億美元,到2028年將增加至48.1億美元,2023~2028年複合年成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CAGR)為10.8%。
iPSC市場規模正逐漸成長,分析其成長原因,除iPSC衍生疾病模型需求加外,未滿足醫療需求的神經性疾病、慢性疾病及遺傳性疾病患者治療需求增加也是加速市場成長的主要因素之一。(完整文章請至檔案下載專區的產業透析報告,登錄會員後下載)